为贯彻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关于“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”以及“加快发展数字经济,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”等讲话精神,引导大学在校生学习掌握各类技能并学以致用,贯彻落实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有关文件要求,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,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高素质应用人才。
“互联网+”技能应用赛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,通过“以赛促学、学以致用”的实践模式,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潜能,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,在模拟或真实的产业场景中开展创新实践。这不仅助力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具有实战价值的个人作品与项目案例,显著增强就业竞争力,为未来职业发展储备多元机遇,同时还构建了高校教育、青年成长与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之间的纽带,成为促进产学研用融合与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载体。
主办单位
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
承办单位
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科普与创新专业委员会
安徽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
协办单位
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校企融合专业委员会
安徽省人工智能学会竞赛专业委员会
技术支持单位
尚工评测、我爱竞赛网
初赛报名
即日起—2025年11月20日
初赛晋级公示
2025年11月25日
决赛作品提交
2025年11月25日—12月10日
决赛获奖公示
2025年12月底
初赛一等奖
初赛各组别参赛选手总人数的10%
电子版证书+晋级决赛资格
初赛二等奖
初赛各组别参赛选手总人数的20%
电子版证书+晋级决赛资格
初赛三等奖
初赛各组别参赛选手总人数的25%
电子版证书
决赛一等奖
决赛各组别参赛选手总人数的5%
颁发由主办单位盖章的荣誉证书
决赛二等奖
决赛各组别参赛选手总人数的15%
颁发由主办单位盖章的荣誉证书
决赛三等奖
决赛各组别参赛选手总人数的20%
颁发由主办单位盖章的荣誉证书
“互联网+”技能应用赛初赛题型为判断题和选择题,形式为线上考试,该大赛是面向所有专业,尤其是互联网相关的专业、高校网络与新媒体、数字传媒艺术、电子商务、英语类、国际贸易、工商管理、汉语言文学、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赛事活动。
初赛理论赛内容为:互联网创新创业、互联网金融、互联网营销、互联网设计、互联网政务等“互联网+行业”理论知识。
报名成功后系统将自动生成考卷,点击参赛后不可取消,系统将进行计时,限时60分钟。初赛时间限制在报名成功后一周内完成(注:最迟答题时间为报名结束时间),请合理安排参赛时间。
各组别分别排名和评奖,根据成绩排名前30%晋级决赛。
决赛为线上作品赛形式开展:参赛选手可从以下3个方向任选其一结合目前实际情况,提交富有创意、结构完整、落地性强的创新创业计划实践项目书。
①“互联网+乡村振兴”:在“数字中国”战略深化背景下,以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大数据为核心技术支撑,通过数字化赋能农业生产、智能化升级乡村治理、多元化激活乡村经济,推动农村从“基础信息化”向“深度智能化”跨越,助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增活力,打造“技术有温度、发展有韧性、文化有传承”的乡村振兴新范式。
②“互联网+文化传承”:在“国潮”兴起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,以生成式AI、计算机视觉、AR/VR/MR沉浸式技术、3D扫描建模、大数据分析、知识图谱等为核心工具,通过年轻化表达、互动化体验、社交化传播等路径,将文化遗产从“静态展陈”转化为“动态参与”,让传统文化以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,实现“可玩、可学、可传播”的活态传承。
③“互联网+创新创业”:通过积极践行“互联网+”思维,并融合人工智能(AI)等前沿技术,大学生不仅能有效开辟创业路径,实现个人价值,更能坚持就业优先战略,以创业带动就业。这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,更是实现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进而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、带动中国新一轮发展的关键力量。人工智能(AI)作为“互联网+”深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,其与互联网思维的结合,正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开辟智能化、高效化的新赛道,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向更高水平发展。